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章 旧青徐的崩离

“是,叔父。”十七岁的诸葛瑾行礼如仪,很有大族子弟的风度。

回应了诸葛玄,诸葛瑾转头对着弟弟们催促道:“阿亮、阿均、阿诞,你们三个动作快些,吃不完的可以带走。”

三弟诸葛均放下陶碗,嘴上沾着绿豆说道:“大兄,交州的绿豆汤好甜,我们多买点路上吃吧。”

“均弟,甜的不是绿豆汤,乃是加了不少交州蔗糖的缘故,你若想吃甜,路上买些蔗糖便是,何必带这些不便携带的汤汤水水?”二弟诸葛亮迅速点出了三弟的不妥。

“阿亮说的不错,带绿豆汤不如带蔗糖,快些走罢。”诸葛瑾说着,同时还在帮着继母、叔母和几名老仆一起收拾行装。

“兄长何必着急,郯县乃徐州郡治,城池高大,防御险固,刺史陶恭祖在此驻扎精兵数万,泰山军不会想着来攻打这等坚城的。”诸葛亮故作老成地说着。

诸葛瑾早已习惯二弟的早慧,反驳道:“长者有命,你待如何?”

诸葛亮没法反驳,只得数落兄长道:“阿兄只会靠长辈来说事吗?”

“好你个阿亮,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是了,我今天就让你知晓,你兄长为何以是你兄长!”诸葛瑾坐到诸葛亮身边,居高临下地说着,他对诸葛亮的失礼也丝毫不介意。

“还请兄长赐教。”小诸葛亮起身,获得了一个比诸葛瑾稍高的视角,同时装作大人的样子,拱手请教。

“泰山军不打郯县的最主要原因,既不是因为城池坚固,也不是因为陶恭祖手下兵多,而是泰山黄巾根本就没有在东海郡活动,你还记得老家阳都的情况吗?泰山黄巾堂而皇之地出入乡间,和乡民朝夕相处,等于整个琅琊郡,早就是彼辈的囊中之物,他们攻取琅琊、青州等地,就如同探囊取物。”

诸葛瑾侃侃而谈,说得有些口干,不待诸葛亮答应,就端起诸葛亮的那碗绿豆汤喝了一大口,然后在诸葛亮瞪着两只大眼睛的委屈注视下继续道:

“听说青州各郡也是如此,所以泰山军能席卷山东,而东海因为陶恭祖大力推广佛法,所以泰山黄巾那些道士没办法渗透,并且不像山东官吏那般怕事懦弱,陶恭祖手腕强硬,严防死守,故而泰山黄巾没有控制乡里的机会,进而泰山黄巾也不会谋取东海郡!”

“彩!兄长所言如拨云见日,令我茅塞顿开,亮深感佩服。”诸葛亮恭恭敬敬地躬身道。

“那就给弟弟们做个榜样,快点吃完上路,我知阿亮聪慧,但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